暑假不是焦虑的季节|当前消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暑假即将来临,随着近年来教育机构将“阵地”逐渐转移至短视频平台,不少“线上老师”开始通过短视频反复提醒家长和学生:“如果现在不努力,就会被拉开差距”“暑假不读书,开学徒伤悲”。暑假,成了教育类自媒体推销学习产品的黄金时期,充满倾向性的话术引导、恐吓式营销,实则都是为了变相卖书、卖课。
经历了一学年的勤学苦读,暑假理应是孩子们休息和放松的时间,是他们发展创造力和社交能力、培养兴趣爱好的宝贵时光。教育类自媒体“鸡血式”贩卖焦虑,无疑会让孩子们再次失去休息和放松的机会,强行进入紧张的学习状态。这不仅会给他们带来身体上的负担,还会造成心理压力和焦虑。
“线上老师”声称,如果不在暑假进行额外的学习,就会被其他同学超过。这恰恰忽视了每个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节奏,强迫学生在暑假强化学习,只会使其对学习产生厌恶和疲劳,适得其反。学习应该具有连贯性,学生应该在正常的学年中获得全面的教育。如果教学存在不足,应该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来解决,而不是依赖暑假突击。我们应该尊重每个学生的发展轨迹,鼓励他们按照自己的步伐前进,而不是通过焦虑和比较来推动他们。
“线上老师”正是抓住并放大了家长不愿意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普遍心理,人为制造紧张感,不断洗脑式强调“超前学习才是正常学习”,引导家长下单,以此来实现自身的商业利益。这也是过去几年线下教培机构经常采用的套路。
随着平台算法推荐技术日趋成熟,在获取信息变得更便利、更智能化的同时,无形中也制造了信息“茧房”。家长一旦搜索过“暑假”“学习”等关键词,就会有大量相关信息扑面而来。或许每个家长心里永远有一个“隔壁邻居家的孩子”,很多时候明知推荐的内容可能是交“智商税”,但出于那份不甘心,依然买书、买课程、买学习资料,其实都是为了消解自己内心的不安情绪。初衷是关心孩子学业,最终却被卷入无休无止的焦虑中。
长达两个月的暑假,对孩子和家长都是考验。孩子上学时盼着放假,但真放假后不出两周又厌烦了,恨不得快快回到学校,这是为什么?原因就是满满当当的作业、线上课程、课外班,使暑假成了“伪假期”。作为家长,既要注意引导,也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时间,处理好学和玩之间的劳逸结合问题,既让孩子感受到假期的轻松,又让孩子感受到自我成长的快乐。
就在几天前,教育部印发通知,部署开展暑期线上巡查专项行动,严防严查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等问题。以短视频形式的违规卖课、卖教材,同样属于违法违规开展线上培训和广告宣传,理应受罚。相关视频平台不能为了收割流量,对如此“贩卖焦虑”乱象坐视不管。
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视频平台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必须守住“大门”,通过严格的内容审核、用户反馈机制、平台管理与监管和心理健康支持等方式,从源头上打击贩卖教育焦虑的短视频,为用户提供一个健康、积极的在线环境。(解敏)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