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梯山石窟将建壁画博物馆:“分居”文物迎“团圆”|天天快资讯
中新社兰州3月26日电 (戴文昌)甘肃武威市天梯山石窟保护研究所所长刘智2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透露,位于甘肃武威市凉州区远郊的天梯山石窟正在筹建壁画博物馆,这对于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和塑像的科学保护、展示利用、学术研究和长足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资料图为武威市博物馆的天梯山石窟十三号窟复原部分展示。中新社发 戴文昌 摄
刘智介绍说,“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修复项目”目前已完成,共修复729件文物,累计修复壁画300余平方米。但由于没有平台展示,在武威市博物馆开设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览,只展出了70余件文物,大多数文物尚存于库房。待天梯山石窟壁画博物馆建成后,这些文物将能在石窟景区得到全面展陈。
【资料图】
“没有专业标准化博物馆,天梯山石窟修复后的搬迁文物无法开展标准的科学管护和展示陈列,明显减弱并降低了天梯山石窟文化的传播能力。”刘智表示,未来,天梯山石窟景区将建成一整套有别于全国石窟寺景区的特色游览模式,全方位促进天梯山石窟景区生态景观和文化遗产的“活态”展示。
资料图为市民参观武威市博物馆天梯山石窟专题展部分修复文物。 中新社发 戴文昌 摄
天梯山石窟亦称凉州石窟,始建于北凉沮渠蒙逊时期,距今约1600余年。天梯山石窟在佛教东传的过程中对炳灵寺石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向西影响了莫高窟和高昌地区的石窟营造,其为研究北方佛教石窟和佛教建筑艺术提供了珍贵的断代标尺,故被史学界誉为“石窟鼻祖”“石窟源头”。
1958年,为解决黄羊河流域万亩土地灌溉问题,官方决定在天梯山石窟附近修建黄羊河水库。为挽救珍贵的石窟文物,甘肃决定对天梯山石窟窟内部分文物进行搬迁保护。除大佛窟外,距地表几十米高处的小石窟内的数十尊造像、三百余平方米壁画及25箱文物残片,被异地保存。
2015年底,为“原汁原味”保护天梯山石窟,官方启动天梯山石窟搬迁壁画、彩塑保护修复项目,大批珍贵文物在半个多世纪后陆续得以全面修复和原址回归。
资料图为市民在武威市博物馆参观通过三维数据数字化展示的天梯山石窟原貌。 中新社发 戴文昌 摄
刘智说,天梯山石窟搬迁文物的修复严格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和“最小干预”的原则,经过污渍清除、颜料层加固、地仗层补强、支撑体更换等十几道工序的专业处理,最终让这批搬迁文物“重获新生”。同时,也为研究天梯山石窟不同历史时期的洞窟规模、洞窟形制、壁画内容、艺术特点等方面提供了崭新且丰富的考古材料。
刘智表示,目前正在推动这批文物定级工作,不久之后将推动外出办展交流活动。(完)
[ 责编:宫辞]标签: